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检测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程师黄金荣畅谈建筑防水30年从业经验。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9月21日电(肖和勇 实习生 江睿)黄金荣迈入建筑防水行业,最初颇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意味。彼时,福建创办福州市高分子建材厂,开发生产新型防水卷材。作为全厂*一一名懂化工技术的员工,其被任命为技术副厂长,负责产品技术开发工作。
“设备几乎没有。”黄金荣说,他和几个老师傅改厂房、买设备、备原料,折腾得够呛,总算生产出福建第*个新型防水材料,产品技术达到国内**水平。可产品拿出来了,推广应用又遇上大麻烦。“这新鲜物件,工人们不会用啊!”无奈,其只好又扎进实验室钻研施工应用技术。
这是1984年至1985年间的事。那个年头,中国建筑防水行业正酝酿着产业变革。在国内风行三四十年的老牌防水材料油毛毡,因生产及施工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已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及大规模工程建设需要。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逐渐在“江湖”中暂露头角,站稳脚跟。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开始是热熔施工,温度至少是300℃,不少工人因此被烫伤。”黄金荣说,这一施工工艺后来改进为冷粘施工,逐渐化繁为简、化厚为薄,其安全性也得到提高。后来上市的各种新型防水卷材,无不在各自施工工艺上推层出新。
技术在进步,工艺在提升,建筑防水行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黄金荣说,1984年至2014年的30年间,建筑防水技术不断向专业化和体系化发展,建筑防水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拓展,防水材料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改性沥青卷材和高分子材料,各种新型防水材料渐次上市,呈现多元、系列、*端并存的格局。
30年间,黄金荣主持编写了福建首部防水专业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DBJ-13-39—2000)。此外,其在建筑涂料、防水材料、建筑胶粘剂领域的研发、推广应用和检测技术领域亦颇有建树,尤其在建筑防水材料的研发生产、防水工程的技术咨询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今其已57岁,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检测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程师。
行业高歌猛进30年间,房屋渗漏水问题已成业界绕不开的“痛点”。黄金荣坦言,这些年其介入房屋渗漏水问题调查,已不甚其烦。“我从专业角度是可以找出渗漏水原因,可后续处理往往责任理不清,最后大多是有人出面赔钱了事。”黄金荣对此很是痛心。
据介绍,目前房屋渗漏问题存在共性现象:新房屋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水,渗漏水占房地产质量投诉比例*高,建筑防水工程几年后大部分需要翻新。这令整个行业蒙羞,也让百姓深受其苦。
“房屋渗漏水,问题在监管,不在技术。归根到底,这个行业呼唤诚信。”黄金荣说,过低的标价容易造成施工偷工减料,这是问题之一。工程建设、监理、验收各个环节制度、规范都很完善,能不能治得住渗漏关键看执行,考验的是管理部门和参建各方的良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