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阴雨,不少武汉市民反映,乘坐地铁时,看到多个站点有渗水,站台站厅内摆放了桶和盆接水。前日,当地报社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确实有二七小路、赵家条、宏图大道等站点漏水。
对此,武汉地铁集团回应称,地下工程渗水防治一直是世界普遍性难题,武汉临江多湖,对地铁渗水防治的考验更高。渗水也与持续近3个月的雨雪低温相关,但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同一站台摆了5个盆和桶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18日,市民黄女士乘坐地铁3号线时,在二七小路站看到这一幕。她说,地铁3号线自开通以来,每逢雨水天,站台内经常漏水,希望能够把这一问题彻底解决。
前日中午,阴雨绵绵。记者来到二七小路站,从B出口刚进入站厅,就看到一处漏水点,地面有一点潮湿,放着“小心滑倒”的提示牌。在候车站台处,有三处漏水点,共摆放了5个桶和盆,桶下面还铺了一张红色地毯,防止乘客滑倒。
在宏图大道站,站台和站厅也有3处漏水点,放了4个桶接水,渗水不时往下滴,站台广播播放着“防止滑倒”的语音提醒。3号线赵家条站的站厅有3处渗水点,地面一片潮湿,保洁员正在逐一清理。前往8号线换乘的通道上也有一处在渗水,周围设置了围栏隔离,乘客经过时纷纷避让。6号线金银湖公园站,D出口步梯上也放了一个水桶接水。
三大原因致地铁站渗水不断
对于记者反馈的多个地铁站渗水的情况,武汉地铁集团高度重视。昨日,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地下工程渗水防治一直是世界普遍性难题,国内各个城市地铁都深受其困扰,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完全解决。
据介绍,渗水原因具体来说有三点:第*,武汉临江多湖,地下水系丰富,对地铁渗水防治的考验更高;其次,受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限制,变形缝和施工缝的客观存在,地下结构的渗水隐患几乎不可避免;此外,去年11月下旬至今,武汉地区雨雪低温天气持续近3个月,低温引起的结构应力收缩,使得地铁结构变形缝和施工缝渗漏更加频繁,但是不会对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针对车站渗水问题,武汉地铁集团一直安排有专业维保人员,正在抓紧时间、日以继夜地进行堵漏和疏导处理。由于车站众多,结构复杂,再加上阴雨不断,处理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维保服务人员和力度的投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
地铁车站渗漏水原因分析
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是围护结构、外部防水、结构自防水及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等各个环节的防水质量综合体现。
地下工程是埋入地下的空间结构,具有静压力的地下水会透过微小孔隙和裂隙进入混凝土,然后选择那些能贯通结构的通道进入地下空间,于是造成结构渗漏。
目前已运营的地铁车站渗漏水、湿渍较多,主要集中在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立柱、桩头、穿墙管、主体与附属接口等处。
一般情况下,结构渗漏水主要有以下原因:防水设计缺陷、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材料性能不达标、环境改变较大。而表观原因体现为:结构自防水失效、结构缝部位渗漏、围护结构防水失效、外包防水层失效、特殊部位处理措施不当。
结构产生裂缝致使结构自防水失效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未到位,致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裂缝。
(2)地基承载力不一致,基础不均匀沉降而使结构变形,最终使结构开裂。
(3)后续工序施工时,先浇筑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已基本完成;而后续工序浇筑的混凝土在收缩变形时受先期浇筑混凝土约束,在其接触面上形成面分布剪力,导致后浇混凝土产生裂缝。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