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碧桂园-看好
中国目前两大经济消费方向是车子和房子。
车子偏向于弹性消费,精神层面的需求大于实际运用需求;而房子,对于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中国来说,它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投资的*一渠道。
而防水堵漏从属于房地产配套行业,虽然价值重量远不及钢筋、混凝土、装饰等等,但终究还是要被房地产牵着鼻子走。
可以说房地产的战略布局影响着咱们这行很多企业很多人的命运。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大佬们的市场导向。
01 碧桂园-看好
我看好的是三四五线城市的。
你们想象一下,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已经升上来了,升得比较高,过去只有2000来块钱,他没有办法买房子;现在升上来了,五六千块钱的房价他们都消费得起。
-- 3月18日,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
02 万科-聚焦
我们是按照城市圈或经济圈,按照哪个地方有就业,哪个地方有人口导入,还有政策的导向,大湾区也属于政策的导向,我们也会去投资,会聚焦这些经济和产业未来发展更好的地方去投资。
-- 3月26日,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张旭
03 恒大-核心
在2017年以前,地产商可能有两派意见,一派一二线,一派三四线,不断地讨论来讨论去,我们进入城市的标准是人口净流入。
2009年上市以后,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级市,特别是围绕着核心城市,像北上广深周边的所谓的三线城市,由于产品聚集、人口流入,将是价值的洼地。
二三四线的观点过时了,应该从产业和人口流入作为产业布局的一个目标。目前布局的228个城市都是产业急剧增长、人口净流入的区域,我们认为这些土地会给我吗创造未来价值。
同时,因为我们有前瞻性地遇见到了人口的净流入布局和产业布局,那么土地储备的价值就非常地便宜。
-- 3月26日,恒大集团总裁夏海钧
04 融创-很长
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要把地产业务做好,这个行业的空间还很大,尤其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人口聚集还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还是特别看好这个行业的。
-- 3月26日,融创董事局主席孙宏斌
05 中海-做深
下一步我们会用很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投资,紧紧围绕一二线城市做好我们的开发工作,包括一些人口的确在增长和产业的确在成长的新型城市,但是我们还是主要围绕在一二线城市,把60个城市公司做深做透。
-- 3月20日,中海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
06 新城-都有
新城的土地储备是1.1亿平方米,从现在来看,应该说还是比较均衡,一二线城市包括三四线城市都有。
其中,一二线城市50%左右,长三角的三四线城市有30%左右,其他城市还有20%,我们认为还是比较良性的。
-- 3月11日,新城董事局主席王振华
07 华润-大湾区
2018年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花了总投资1/4的资金,其实也证明大湾区对公司的重要性,这还不包括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准备。目前,华润置地在大湾区国内9个城市都有布局。
--3月25日,华润置地董事局主席唐勇
08 龙湖-均衡
今年买地是有机会的,但在布局上我们希望在全国五大区域能够做到均衡。在西部、环渤海和长三角,公司土地储备比较充足,下一步我们要在华南,以及进入相对较晚的大湾区、华中区域,加大拿地力度。
--3月26日,龙湖集团CEO邵明晓
09 世茂-1.8万
今年75%的供货都在一二线和比较强的三四线,我们的均价应该还会超过我们预测的1.8万,实际上2月份已经是1.8万多。
--3月26日,世茂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许世坛
10 阳光城-主要
我们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3月14日,阳光城执行董事长朱荣斌
11 旭辉-不一样
长租公寓跟房地产不一样,我认为未来公寓租金的市场*好的就是中国表现*好的十几二十个城市,流动人口多、商务人口多。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做长租公寓,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我们就不会拿长租公寓项目。
三四线城市我们主要是把商业和住宅搭配起来做,以住宅为主,用商业来勾地,用住宅开发来支持商业的发展。
现在暂时没有进入其他海外市场的打算,因为旭辉在这期间还是要以国内市场为主。
——3月14日,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
12 绿城-铺开
我们会在六大区域进行铺开,有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中部城市群,包括西安,还有海南。
--3月22日,绿城中国行政总裁张亚东
12 富力-海外
我们去年的海外项目,马来西亚卖了32亿4千万,柬埔寨卖了15亿2千万。
--3月20日,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
13 金茂-可能
一二线城市可能会回暖,三四线城市可能会稍微下探。
--3月19日,金茂*席执行官李从瑞
14 融信-80%
2018年融信土地储备超过80%位于一二线城市。
--3月22日,融信董事局主席欧宗洪
15 雅居乐-抓住
我们一直是坚持城市群发展的策略,首先聚焦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种大城市群,接着就是中西部。但是,并不代表三四线城市没有机会,这些机会怎么能够抓住,这是对所有公司的考验。
--3月20日,雅居乐副总裁王海洋
16 美的-路径
国内企业对一二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判断有分歧。我认为没有分歧,现在信息是透明的。各个企业的策略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坚持一二线,有的是深耕二线、强三线。
为什么策略不同?和企业的发展路径密切相关,有一些企业长期成长于一线,发展于一线,下沉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水土不服,落不了地,那就坚持在一二线,未尝不可。
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路径从二三线城市做起,到了这个规模,未来两三年肯定是策略性地、机会性地会进入一线。
--3 月 29 日,美的置业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郝恒乐
以上是我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房地产大佬的战略布局。
你可能会问,我就是一个干防水堵漏,我就算是知道他们怎么战略布局,就算知道马云怎么赚钱的,我还是个干防水堵漏的,不如学点堵漏技术,搞点新材料用用实在。
没错,关注这些东西做具体某个工程,能不能堵住漏是没有任何卵用的。但若是了解到大佬的这些市场战略和导向,对你以后的修缮市场布局以及如果扩大市场占有率及塑造修缮品牌还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对房地产大佬们的市场动向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对市场的判断做出符合自身利益诉求的*佳决断。
有的主攻一二线城市、有的主攻经济开发区,有的主攻三四五线城市。主打的领域和方向都是在趋势里做*佳选项。
其实修缮市场也是如此。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15大修缮领域,每个领域都大有可为》中提到的,修缮市场有太多的板块,而且中国太大房子太多,每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和人文环境都不同。
我们如何才能做出符合修缮大势,又能结合本城市的人文特点,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市场战略布局呢?
你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修缮板块都想插一脚;还是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先在某一或某几个领域做深做精先?
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技术层、不同的信息掌握等等,都是你得考虑的!
最后我还得补充一句:
做修缮市场,你是做修缮、还是做市场、还是做修缮市场呢?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