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一个人,四点就够了
自古以来,想真正辨识一个人,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关于如何识人,中国的古圣先贤也给予了我们无数的方法。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曾国藩著有《冰鉴》,系统讲述识人、相人之法,可谓是“一部独有见地的人才学教科书”。
而在现代,只要注意观察一个人的“四点”,就基本上可以看清他的真面目,不必再到古书中采集古人的经验!
一、在利益面前时的抉择
人性都是趋利的。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个时候,通常是识人、辨人的*佳时刻。
《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辨识一个人,完全可以用好“利”字诀。
君子,心中存有道义和良心的坚守,所以不会为了利损害德义;小人,都是以“利”为标尺来做权衡,经常违背道义公德,甚至无所顾忌。
利,就是一块试金石。
二、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对上不卑,对下不骄。这是一个人有着良好品行的表现!
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正是可贵的精神!
一般而言,人们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天生就有种优越感。而如果一个人不去放大自己的优越感去踩低别人,反而待之以尊重。那 他必定拥有善意,拥有操守,必定是可靠的!
三、对待父母的态度
《论语》中有一章。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就是告诉我们:对待我们的父母,最重要的是态度,最难的也是态度,一定要重视“态度”上的修养!
古语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因为,对待不熟悉的人,我们往往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
所以,无论亲密程度如何,我们都要尽量和颜悦色,而不能任性而为!
而对身边亲密的人,说话和气、不骄不躁、谦逊有礼,多半都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一个人,也更容易让别人信任和喜欢。
四、面对诺言的时候
面对诺言,往往也能很轻易地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论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没有诚信的人,违背承诺的人,就如同汽车没有轮子,是什么都做不了的。
信,往往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伪,是一个“人”加一个“为”。
世界本来没有伪和虚,只因为有了人,所以出现了太多的虚假。
看清一个人,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领悟上面的四点,便可以有的放矢。
人心难测,希望你在人生的路上,学会识人、辨人,也希望天下善良的人得到优待,心怀叵测的人无处遁形。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