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防水企业家和他们一样,只有企业,没有家?
有多少防水企业家,只有企业,没有家?
中国企业家几乎是最累的一个群体。而对很多第*代创业者来说,他们的生活几乎都是工作。
在很多人看来,那种生活几乎是不可思议。中国的企业家,只有企业没有家。
宗庆后:从少年到白头
眼袋、皱纹、老年斑种种迹象表明,宗庆后老了。年轻时雷厉风行,老了之后看起来和蔼可亲。
出生于1945年的宗庆后,创业30年来,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场一线。
工作几乎是宗庆后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从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几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没有什么享受,简直就是为了工作而生。
部下们说,他虽然在杭州生活,但是已经好几年没到西湖边去坐坐,看风景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
从少年到白头,宗庆后已经年过七旬,2017年娃哈哈成立30周年,而这位72岁食业老人依旧奔波在市场一线。
对此,宗庆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苦惯了。我小时候都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后来做生意也吃过不少苦,钱都是自己一点一滴辛苦挣出来的,但真的不太会享受。”
PS:很多人认为,防水人就是一群大老粗,虽然钱挣了不少,却始终缺少成功人士的“光环”,不懂享受,不会包装。为什么会这样,现在你懂了吗?
钟睒睒:九死一生的农业生产之路
2007年,钟睒睒去江西赣州,看着漫山遍野的脐橙,他便以为好橙汁唾手可得。于是,他很快就决定在那里发展果园,并建厂生产橙汁。
钟睒睒不曾想到的是,因为这个仓促的决定,自己要付出十年的心血来弥补,农业远非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
坚持,还是放弃?
钟睒睒选择了前者。有人说,是因为他的“轴”,不撞南墙不回头;可在他自己看来,实在是形势所迫。“钱都投下去了,工厂也建起来了,哪还有什么退路啊?”
“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橙子、两瓶果汁,农夫山泉却为此走了非常多的弯路,几乎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钟睒睒说。
PS:十年在外人看来不值得的付出才换来今日地位,又有多少防水企业有过或正在经历同样的历程!
陶华碧:路没有平平淡淡的
陶华碧,贵州人,一个没上过学、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农村妇女。却凭借一罐老干妈成为国民公认的女神,并将中国品牌推向了全世界。
她丈夫早逝,剩下孤儿寡母,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女人带着孩子谋生!她从摆地摊做起,慢慢积累,每天要扛着100多斤的担子去卖米豆腐,并且为此落下了严重后遗症,直至今日,仍膏药不断。
她曾被班车售票员推下车,为此她要走几十里。但是,这个不屈的女人,愣是靠着惊人毅力扛下来。
陶华碧说:“从年轻走到老,我觉得人生的路没有平平淡淡的。没有经过风吹雨打,不算企业家;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才算真正的企业家。
有些企业家你别看他说的,要看他实际做的才是真功夫、硬工夫,拿都拿不出来是见不得太阳,是在温室里长大的。我们是见得到太阳,经过日晒雨淋、风风雨雨走过来的。”
PS:对我们来说同样如此,不管大小企业,走进防水圈,注定无法平平淡淡,没有真功夫,市场的大门都不知道往哪开。
刘永好:我们不是一夜暴富
这位60多岁的董事长,岁月似乎在他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脚步轻快、心态年轻,似乎有一颗永远不老的心。
“我们不是一夜暴富者,深知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我们企业的底蕴是踏实稳健的、生机绵绵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创建百年希望。一切务实、不讲排场、不图虚名,不抽烟,不酗酒、不打牌,每天开销不超过100元,吃穿随便,得体就行。”
富有但却过着简朴充实的生活,这是刘永好与许多成功者不同的地方;这是新希望多年来蓬勃发展没有倒下去的原因!
PS:同样,这也是很多防水企业能够起来的原因!
牛根生:“屌丝”能逆袭成功
1958,牛根生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据牛根生亲自描述“因为吃不起饭,亲生父亲开价50块钱把我卖了。”由养母抚养14年。197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养牛工人。
90年代的牛根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后来会成为载入中国金融史册的大人物。
那时的他,一个41岁的“老男人”,竟然要大老远从内蒙古草原跑到北京来找工作,投出去50多份简历,连个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就是这样的“屌丝”最后逆袭成功,创造了中国乳业奇迹。
PS:防水行业又有多少人不是白手起家?说起“逆袭”,每个企业都是一段故事。
褚时健:人生不要有太多计较
褚时健,曾经是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把红塔集团做到了亚洲第*,世界前列的大型烟草企业。
后来,从人生的高峰跌倒了谷底,因受贿被判无期徒刑,获得保释后,75岁高龄重新创业,和妻子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以“褚橙”红遍大江南北,再一次让自己成为了传奇。
如今褚时健已经是一个89岁的人了,还在摸爬滚打着。褚时健说:“社会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是不是果王,不是我说了算。我是做事的,评价是别人的,我给自己打个80分吧。”
PS:认认真真做事,结果交给别人去评价。防水人的真实写照!
任正非:半年时间都是噩梦
“我无力控制,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研发失败我就跳楼”,这是任正非在华为创业维艰期决绝说出的话。
那时他先后历经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依旧深感无力。
这位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在部队锤炼多年,外人眼里坚强如铁的商业硬汉曾经如此艰难。
此后,在一封给华为抑郁症员工的公开信中,任正非坦诚,自己“也曾是一个严重的忧郁症、焦虑症的患者”,他的身体还得了多种疾病,因得了癌症动了两次手术……
PS:巨大的压力!各行各业不外如是!
为何这群人很脆弱?
商业评论家王育琨在著作《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中,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家的刚硬与脆弱:
因为那太阳般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的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硬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
这似乎也可以用中国历史上流传的一句话进行解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企业家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而一旦选择成为了一*企业家,如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所说,便意味着他的一生从此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企业家承担着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负重而行。
1、大多数人是工作狂,积劳成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用在企业家身上恰如其分。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一把手,经常面对千头万绪的企业发展问题,大多数都是工作狂,没有睡到自然醒、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工作时间长、作息不规律,即使有病也一再拖。
李开复患病前,经常和年轻人比赛熬夜,半夜回邮件;网上曾流传过王健林的一天作息表,他早上4点起床,健身45分钟,工作量约是16小时;马云一年飞行了80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2小时在飞机上度过,走访了33个国家和地区;柳传志讲到他得病时,往往病好了第二天就又立刻工作,后来变成一个常态,经常地半个月左右就要犯一次;《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说“乔布斯在死前一天还是在工作”……这种作息及高强度的工作在企业家中并不是少数,而如今89岁的李嘉诚、87岁的巴菲特还坚持在企业的一线工作。
王健林一天行程表
不愿意说累,似乎成为中国企业家的通病。青岛啤酒的彭作义突发心肌梗塞意外去世,大中电器的胡凯、爱立信的杨迈都死于心脏病,日本曾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在一年内相继突然去世,而这背后更多是积劳成疾,过劳猝死。
企业家如此拼命,长期高负荷工作,身体的健康状态让人堪忧。而中高层管理人员上行下效,越来越多的人也被疾病、亚健康侵蚀,亦不容忽视。
2、背负的精神压力巨大
在郭家学想要自杀的那个下午,查出端倪的员工赶到办公室。他们说:
如果你死了,你就把所有为了梦想而追随你的同事们都害死了。你死了是要大家心死吗?你死了,父母兄弟孩子的痛苦你想过吗?那么多帮助你的朋友的感受你想过吗?你死了,几万名员工的饭碗怎么办……
这样话语无疑一字一字地敲打着郭的心,身上有如此多的期望,生命已不只是一个人的。人要好好活着,而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实际上,一旦一个人长期背负的期望、压力过多时,这就很容易导致抑郁症,企业家、一把手群体中并不少见。法制周报曾提到一份公开资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企业家因为自己摆脱不了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道路。
企业家也许比外界想象的要承受更多,更为脆弱。曾有人总结了三十五位企业家的六种死法。他发现每逢宏观环境趋冷,出口不景气,民间借贷崩盘、银行收贷,都会出现集中的企业家跑路、自杀,或者遭遇暴力伤害事件。
单就防水行业而言,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一不是投入了经营管理者的全部心血。从材料到工程,每个防水人的背后都是说不清的心酸,但我们要知道,这真的不是矫情,他们背后所承担的压力,不仅巨大,还不易被人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捉襟见肘、跌跌撞撞、死扛硬挺、野蛮生长,在奔跑中调整姿势,这些中小企业的真实写照,相信每个防水人都深有体会,所以才会有很多人都觉得并不时抱怨做企业越来越累。然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从不是有志者从不失败,而是从不妥协。因此,即使他们在最孤独的路上如飞蛾扑火般的投身于“丧家式生活”,也要跳起最绚烂的舞蹈。
前行不易,愿所有防水人都不被时光懈怠,付出终有所获!
扫描二维码关注防水辅材网公众号
找项目,看防水行业资讯,浏览防水信息更方便
(目前已被2万人关注)